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救白海豚 鯨豚爺爺籲石化轉彎

環保署本周再度密集召開國光石化相關專家會議,為了讓國光石化順利開發,行政院長吳敦義提出「白海豚轉彎說」,讓研究鯨豚20多年的「鯨豚爺爺」楊鴻嘉老師忍不住跳出來為白海豚請命,「經濟發展很重要,也要尊重生命,人不是只要吃飽就能活下去。」

▲最早在高雄港發現白海豚的台灣鯨豚研究先驅「鯨豚爺爺」楊鴻嘉23日指出,台灣西岸不斷填海開發,使得白海豚剩不到1百隻,呼籲企業應尊重其他生物的棲地。 (圖文/郭晉瑋)

鯊魚才可能轉彎

1963年曾在高雄港看過白海豚的楊鴻嘉是台灣最早發現白海豚的鯨豚爺爺,現年81歲的他已自農委會水試所退休。他說,過了這麼久,台灣對於白海豚相關研究仍然付之闕如,「今天要談保育,卻根本都不了解,要怎麼談?」對於吳敦義表示要以行為誘導方式訓練白海豚「轉彎」。楊鴻嘉說,聽到這話令人發噱,要以魚餌做誘導,那是鯊魚才有可能,因為鯊魚的鼻子很靈,聞到腥味就會游過來。

海豚卻是以聲納辨識方位,牠感應到前方都是國光石化填海造陸的銅牆鐵壁,當然不會靠近,遑論知道附近有魚餌等著牠。雖然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也曾表示,白海豚很聰明,想吃飯就會繞路。楊鴻嘉反駁,海豚都很聰明、越聰明就越有個性,「水族館裡,聰明的海豚都養不活」因為牠不會甘於待在人為環境裡。

楊鴻嘉也指出,填海造陸導致沿海的小魚消失,白海豚的食物來源斷絕,楊鴻嘉質疑,國光石化完工後,小魚都沒了,還能有白海豚能訓練嗎?不知道會不會死光。楊鴻嘉指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進行生態研究,相關研究出爐後,學者才有資格代替白海豚發言,沒有進行調查前,什麼論斷都是空話。

國光石化委託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周蓮香進行白海豚調查,但這些調查結果卻受到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的質疑。他表示,科學研究必須經過國際同儕審查(peer-review),並發表於國際期刊論文經他人引用確認,才能確保可信度。

周蓮香的鯨豚相關研究,沒有任何一篇有關於白海豚保育研究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接受國際同儕的審查。台灣政府卻將這些未受國際檢驗的學術研究做為政策依據,陳昭倫直言,這種判斷令人憂心。周蓮香的報告也讓前環評委員文魯彬批評,是為了企業量身訂做。

保護淺海才能救海豚

陳昭倫表示,2008年IUCN將白海豚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國際認可的保育方式,就是將淡水河口至曾文溪河口、離岸水深30公尺處,全部劃為不可分割的保育區。在沒有其他國際認可的學術研究提出具公信力的保育方式前,這就是唯一的保育方法。

「白海豚生活在近海淺水區,能夠活這麼久真的很不容易,因為西海岸污染這麼嚴重。」楊鴻嘉感嘆:「雖然經濟發展很重要,但也應該互相尊重生命。」白海豚是人類對於海洋資源與環境的指標,有一天當西岸居民再也看不見白海豚,下一個滅絕的恐怕就是人類。

 

新聞來源:YAHOO!奇摩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