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念舊的,老東西也格外有味道,在愈來愈多藝術家進駐,與生活美學意識的影響下,近幾年翻修老屋,蔚為一股風潮,其中最原汁原味的,還是將情感串聯起來的老街。
名稱之所以為老街,大多都有繁盛的過往,若非最早的商業區,就是人口稠密的聚落,在腳步緊湊的北台灣,除了因電影再度成為觀光景點的剝皮寮與九份外,曾被列為三級古蹟的三峽老街,因獨特的歷史地位,成為北部居民週休二日懷舊的好去處。
三峽老街,以三峽第一條街「三角湧街」向外延伸發展起來,是當時渡海來台的開墾移民、樟腦、製茶、染布的產業集散地, 為北台灣最長的老街之一。與剝皮寮的牌樓有異曲同工之妙,正面以紅磚為材料,屋內則有土角堆砌,由於毀壞無力修復,因此民國82年廢除古蹟認定後,才由政府修整為現在的模樣。
圖:日據時期的巴洛克式洋樓建築,牌面有代表避邪的八卦,招牌則刻有堂號或姓氏,二樓窗台的精美花紋則可見動物或中外圖樣,能從華麗感窺見鼎盛的往昔。
不隨電影炒熱氣氛,這個老街依照自己的步調,將新時代的玩意,融入保留下來的建築中,不論是古早味、玩具、招牌還是裝潢,都有一種復古又頑皮的活潑氣息,而一般較少見到的小點心,像是手工製作的花生麥芽糖,或是在爸媽印象裡喝過的麵茶,都可在這裡不斷回味。
圖:老花布新作品,這裡處處有新舊交融的痕跡。
圖:手繪的招牌樣式與擺設,好像電影才能見到的佈景。
圖:誰說老街只能復古,燈光明亮的現代風格,在這裡格外有存在感。
圖:大方地擺了試吃盤在旁邊,比起商店完整的包裝,與人更加親近。
圖:走在騎樓下,觀光區的喧囂絲毫沒有在時代的洪流中留下痕跡,屬於它的寧靜感好像就這樣被凝結在空間中。
不過,可別以為老街就只能是安靜,與台灣人關係最密切的飲食,這裡也表現得很出色,除了把名產金牛角加上冰淇淋,變換出新吃法外,光是原始的口味就發展成菠蘿、竹炭、草莓等多種選擇,而國民美食豬血糕,在這裡更是大排長龍,成為觀光客必朝聖的景點之一。
圖:掀起木盒蓋,視線隨即被蒸氣給吹模糊,老闆細心的詢問是否加辣,沾滿花生粉再灑上香菜,三角型的豬血糕就送到眼前了。
四月是初春過後,尚未進入炎夏的時節,時晴時雨,特別有懷舊的氣氛,就像老東西屹立不搖,注入新元素後,而有不同的面貌,往往更能成為滋潤生活的養分。在時代前進的節奏裡,老街依然存有觸碰人心的感動。
新聞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